close

吳東彥/諮商心理師 102.1.6

  本文所指的「不服管教的孩子」參考了阿德勒學派的概念以及個人經驗,指的是那些想要藉由自己的行為表現與其他人產生對立來證明自己不會被他人所控制,同時想證明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想證明自己是強者、老大,以及自己可以擁有很多的權力的孩子。這些孩子通常很容易對老師或家長挑釁、頂嘴、唱反調,不想服從大人的要求與約束。一般來說,當一個孩子不服管教時,通常容易讓身邊的老師和家長感到頭痛,且常感到生氣、無奈,甚至會覺得不知所措。不過為什麼這些孩子這麼需要證明自己「有權力」,證明自己是個「強者」呢?

 

    家庭背景

通常,不服管教的孩子會來自三種家庭背景:

一、  過度縱容的家庭

若是一個孩子從小生長在一個過度縱容、溺愛的家庭,且家長無法給予孩子約束時,這些孩子通常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擁有過多的權力,並發展出一種全能自大感,認為沒有人可以管教自己。且,假設家長從小就缺乏管教、約束與控制孩子時,這些孩子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學習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一旦這樣的孩子離開家庭並進到學校、社會後,常會產生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他們面對同儕、友人或師長時,通常會認為自己擁有許多的權力,而且不容許別人侵犯。也因此,他們無法符合社會上一般的規範而容易與人產生衝突。

二、  高壓家庭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發展「自主能力」的需求,然而,一些父母親並無法允許孩子發展適度的自主能力,反而以高權威、高壓力的方式管教孩子,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自主能力的機會。這些過往沒有被滿足的成長需求並不會因此就消失,而是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再次浮現。常見的是,這些孩子雖然小時候會服從父母親,但是一旦到了青春期,甚至更為年長時,突然會有較大的叛逆,或是在進入學校後就不服學校老師的管教,這些都來自於他們試圖「奪回」過往被剝奪的權力。

三、  混亂與不安的家庭

當孩子成長在一個混亂不安的家庭時,他們會試圖發展「控制」行為來應對不可預期與不安的環境。一旦能夠控制環境後,他們自然會覺得安心許多。長此以往,這個行為模式會被孩子帶離家中,跟著他們進入學校、社會之中。

先前經手過的一名男童,他在小學一年級時被轉介到我手上。被轉介的原因是:這個孩子的爸爸罹患了精神分裂症與妄想症狀,在家中時而會突然發病並且對著空氣大聲喊叫、斥罵,這些舉動引發了這孩子的不安。在一次我與這男童進行遊戲治療時,我在一旁回映著他的心情與行為,我突然感受到他的焦慮,接著這個焦慮突然轉變為憤怒。這孩子突然拿起會談室中的玩具朝我扔了過來,一邊扔一邊罵著:「你給我閉嘴」。我並沒有就此閉嘴,仍然持續回映著他的憤怒與無助。過了一下子,我從他的口中聽到了:「你就像我家裡的爸爸一樣,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看來,這孩子在我身上看到了爸爸的影子,試圖想要控制我,讓我表現的「不像爸爸」來讓自己感到安全些。

 

◎處理方式

  這些孩子有時看起來感覺很有自信、很得意,但是事實上他們卻是自卑、無助與不安的。也因如此,他們更想要藉由控制他人、控制外在環境來讓自己感到安全,或是想要藉由打敗他人來讓自己感到有自信與價值。但是這樣的孩子通常會激發大人們的生氣與憤怒,並且想要進一步壓制他們囂張的氣焰,甚至想要告訴他們「誰才是老大」以及「他們一定得守規矩」。但是這種「壓制」的作法卻可能產生惡性循環。如同前述,若是他們的行為真的來自於他們內心中的自卑、無助與不安,那麼壓制的作法只會強化他們心中的這些感覺,進而強化了他們外在強勢與不服從的行為。

  面對這些孩子時,一開始我覺得可以做試探性的約束與管教。一旦發現我們對孩子的約束與管教造成反效果時(例如:孩子愈加的反抗),我建議不要再持續用這種方式和他相處,否則雙方很可能陷入「權力爭奪」(power struggle)的衝突中。此時或許可以想想看「不競爭,也不投降」的觀念。我們不像孩子投降,因為這會強化了孩子的全能自大感或是控制權,讓他們錯誤地認為自己真的可以不聽從他人的意見與指揮。但我們也不要直接進入與孩子的競爭當中,而使用「提供選擇,而非命令」的方式處理。例如面對孩子刻意的違規與挑釁時,我們可以以這樣的回應:「你現在很想做這件事情,不過現在不是時候,要請你在五分鐘內把玩具收起來」或是「我會再提醒你三次,如果你執意要在上課看漫畫書,那麼你就不可以去上籃球課」取代「你不准這樣」、「我叫你收起來就收起來」的回應方式。這種回應方式所給予的是一種選擇和孩子的決定權(不管他的選擇是什麼,他還是有需要負責的後果),而非一種「單向」且「強勢」的命令。在回應時也要注意,避免用一種命令式、帶有相當情緒的口氣訴說,而盡量以就事論事的方式討論當下的事件。

除了這些當下的處理方法之外,也建議:因為這些孩子都有「掌控權力」的需求,若是能夠在平時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擁有權力感,或許可以降低他們不斷想要追求權力的欲望。同時也建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這些孩子建立合作關係,避免雙方一直處於敵對的狀態。一旦關係建立,或許這些挑釁、不守規矩與不服管教的行為也會有所減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尼胖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