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東彥 103.10.25

 

  真的是好久沒有提筆了,最近忙到快要靈魂出竅,恰好有幾個個案結案了,才讓我再一次有力氣提筆啊。不過最主要是要感謝某個來留言的神祕讀者,要不是他的提醒,我都忘了自己應該要撥空再念點書了……

 

一、建立安全治療關係的重要性

  《經驗取向遊戲治療》在第五章所談論的是第一個治療階段-探索階段。「這個名稱的由來是根據兒童在此時期的活動本質。這個階段有兩個主要的治療目標:第一,讓兒童熟悉遊戲室而且在裡頭能夠覺得自在、舒適;第二,治療師開始和兒童建立關係。」(頁149)建立安全與信任的治療關係當然是為首要的目標,這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乃在於:孩子在安全的治療關係中更能夠呈現真實的自己之外,隨著治療與進展,孩子開始會對治療者呈現測試行為或是出現負向移情,治療者也會隨著孩子治療關係的進展以及孩子的行為給予設限或詮釋。但是假若孩子與治療師先前所建立的關係並不安全,那麼孩子在面對治療者的設限或詮釋時,便可能產生更多的退縮,而無法在治療者所提供的安全的治療關係中去經驗自己內在的憤怒、悲傷與衝動。簡單的說,需要進入遊戲治療的孩子們通常有他們需要面對的生命議題,而面對這些經驗通常是痛苦、難受的,而能協助孩子們面對這些痛苦的經驗的前提,則是治療者所給予的安全的陪伴。當孩子們能夠在這段安全的治療關係中獲得力量時,他們才更有能量去面對自己的過往經驗。

 

二、在孩子的探索中進行評估

  此外,我覺得在探索階段的目標除了如作者所言之外,在探索階段也是用來評估孩子的內在世界的重要階段。如作者所言,「治療師要讓兒童用『自己的步調』」,也就是用平常生活的方式來進入這個經驗。」(頁149)通常,若是一個治療師因為認為自己所做的是「遊戲治療」,便想要催促孩子趕快進入遊戲、開始玩玩具或是期望他們表現出任何行為時,這通常顯露的是治療者本身的焦慮,因為他無法安然自在地讓孩子用自己的速度與方式先認識這個環境、認識治療者。不過,大人對孩子的催促通常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尤其是在治療情境中更是如此。而且在催促之下,孩子們所呈現的任何行為與遊戲都已經非出自他的初衷,因此,我們就更難以評估這孩子的內在世界了。一旦我們能夠時時用好奇與欣賞的角度觀賞孩子們的行為,而不要急著打斷、評斷或是介入時,我們就有機會可以與他產生連結,並且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在評估的過程中,我不只將玩具當成玩具,孩子與玩具的互動方式通常也象徵著他們內心世界的縮影。例如:曾經有個孩子在探索遊戲室的過程中突然看到蜘蛛玩具而嚇了一大跳並甩開這個玩具。在之後的幾次會談中,這個孩子都會故意將出蜘蛛玩具丟到角落,然後用害怕地躲到櫃子後方,一邊玩著自己的玩具,一邊探頭看著蜘蛛玩具。隨著時間過去,這個孩子雖然懼怕,但是還是會有意無意地刻意接近,想要將這個蜘蛛玩具看清楚、看仔細。一直到最後,這個孩子最後竟然能夠有辦法靠近它並將它關在自己用積木所做成的籠子中(註一)。另一名孩子就不是如此了。一樣是在探索的時候被昆蟲玩具嚇到,但是這個孩子雖然也被激起恐懼感,但是他卻以生氣以及武裝自己的方式來呈現,並且用很多攻擊性的武器打著這些玩具以進行報復,這是她一直以來用以保護自己的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若是仔細與耐心的陪伴,我們都可以看出每個孩子因應生活困境時所呈現出的不同行為與能力。

 

三、了解孩子的早期隱喻

  「早期(孩子對玩具)的評語通常暗喻著兒童看世界、看周遭人們的方式,也隱含在和治療師建立新關係時他所需要的保護,以及他所能信任的能力。此時治療師的責任就是,不管兒童決定怎麼表現自己,都要接受他的經驗與感受,並且陪伴他」(頁150)這讓我想到一個受到嚴重身體虐待的孩子。在一次的遊戲治療中,他拿起了一套紙牌,並且將這些紙牌外面的塑膠保護套都拆開來。拆著拆著,他問抬頭我:「這樣是不是很容易破掉?」、「你會保護它嗎?」小武似乎在向我表達:在他的生活中,他失去了依靠與保護,現在的他是很脆弱的,所以他不知道在和我相處時,她是不是也是安全的,他是不是能夠讓自己感到放心。於是我對他說:「是的,我會保護它,就像你在這裡我也會保護你一樣,我會努力讓我們兩個人在這邊都是安全的。」這個例子或許也呼應了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治療師尊崇兒童的自我表達。透過這個方式,治療師給兒童建立安全的環境和治療關係。信任治療師之後,兒童才能投入遊戲治療的下個階段。」(頁150)在這幾年學習遊戲治療的經驗中,我覺得讓我獲益最大的地方便是:對於孩子們的行為,我時時提醒自己要抱持「好奇」與「了解」的心態去解讀,而這麼做之後,通常可以讓我看到孩子們是多麼努力地想要藉由非語言的方式與大人們溝通。儘管他們受過嚴重的傷害,但是在這一點上,他們從未放棄!

 

四、小結

  閱讀的過程中,又再次回想到自己先前在20131224日所寫下的手札,我也想以此作為此篇心得的結語:

 

遊戲室不會只是一間擺放玩具的空間
我更喜歡將之視為:
遊戲室在孩子進入的那一刻起
這裡就成了他的內在世界

在裡面的任何狂亂、悲傷、憤怒、自在、享受與舒服
都是孩子的內在世界的縮影
然而,不同的是
當孩子選擇將遊戲室設置為他的內心世界時
這時,案主的心中也就多了一個人(治療者)
這讓案主感受到
儘管再多的狂亂與欣喜
都有人陪伴自己分享心裡的一切
有了這樣的陪伴
孩子面對這些感受時就不再孤單
所以也就更有勇氣去觀看自己的內在經驗

在歷次不斷往返進出遊戲室的過程中
案主帶進了一些東西
也帶走了一些東西
終究
這些東西也就在孩子的心理紮根了、發芽了

 ----------------------------------------------------------------------------------

註一:有時,蜘蛛有著「負向母親形象、控制與束縛」的象徵,所以這 次的遊戲過程可能代表著孩子正在處理自己與母親之間的議題。雖然孩子意識到這個議題的浮現時是感到非常恐懼的,但是在治療者的陪伴之下,孩子雖然害怕,但卻又呈現出想要解決與理解這個議題的勇氣。在孩子逐漸接近蜘蛛的過程中,也象徵著她處理母女議題的意願與動力,最後,這個孩子發展出能量並克服內在的恐懼感,甚至能夠用自己所發展出的方式去克服這個令自己害怕的議題(或是負向母親形象)對自己的影響與束縛。

 

 遊戲治療室.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尼胖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