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經常在自己(治療師)心裡引起的惱怒。

一個敏感的治療師當然會察覺自己的惱怒,

那麼他是否應該控制自己,

以免讓病人產生反感呢?這樣做的結果是,

病人其實也能感覺到治療師被壓抑的怒火,

且由於不理解為什麼,

所以感到十分困惑。

 

病人在治療師或諮商心理師引起的一切情感,

都是病人無意識的想要對治療師敘述的,

關於自己的故事的一部分,

同時也是他想隱藏的那一部分。

       -引用自《幸福童年的秘密2014,頁146

 

 ---------------------------------

 

我覺得在面對有情緒議題的孩子時

治療師所最需要學習的是,就是如何生氣

如何健康、成熟且不帶報負心地在適當的時機下,對他們生氣

我想,這樣的學習與作法是重要的。

這些孩子在生命中或許缺少了楷模

若以受虐的孩子為例

他們對於「生氣」這個情緒,時常會有很多錯誤的連結

認為只要別人生氣,就代表自己要挨揍

認為動粗就是解決生氣情緒的唯一方式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或許不然

而治療師的其中一個功能 就是帶給孩子更多不同的視野

讓他知道 在生氣的情況下 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可以發生

簡單的說

就是增進他們的行為選擇性

我們總期待孩子們在治療的過程中

可以內外一致的整合自己的情感

可以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但當我們面對這些「可惡」又「惱人」的孩子

自己卻想要維持一個完美的治療師的形象

而潛意識的壓抑自己的情緒

(有時卻偷偷使用了自己對個案的詮釋作為反擊的攻擊)

那麼,我們又何以期待個案可以用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在面對這類個案時

或許當治療師可以接受自己對案主的生氣時

我們才能夠與個案的憤怒與脆弱連結(憤怒的反面通常是脆弱)

而這樣的生氣,是不帶報復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尼胖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