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我在該校擔任了兩學年的兼任心理師,在一週接5個個案的狀況下,

對於該校接受輔導的孩子的外顯行為問題與內在心理議題有一些理解。

因此,在輔導主任的邀請下,

我為該校的導師進行一場導師輔導知能研習,分享與孩子工作的經驗與心得。

我所整理的內容以該校個案狀況為主,僅供大家參考,也歡迎交流!

 



2.jpg

學校系統內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與功能,對應的是家庭內的手足與父母,與社會環境的變遷。

導師身為一班之主,握有班級中的最高權力,

容易成為孩子們移情的對象,在師生互動中常可見到親子關係的影子。

 

3.jpg

現代家庭多半以兩代親子為主,少數有三代同堂的情形,

家族系統狀況也會影響孩子心理的穩定度與複雜性。

一般而言,若家庭能提供給孩子以上基本功能,孩子通常能發展順利,適應良好。

缺乏心理/情感性功能,容易造成孩子有情緒困擾,衍生出認知和行為上的偏差。

   

4.jpg 5.jpg

當家庭主系統不穩定、發生衝突或有失功能的現象時,往往會對孩子造成負向影響。

此外,孩子本身的狀況(包括已存在的身心疾病),

以及手足之間的相處情形,同樣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6.jpg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人就是父母,

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對孩子有最直接的影響力,且影響深遠。

 

7.jpg

先天性格的部分雖不容易改變,

但我們可以聽聽孩子覺得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有沒有什麼不一樣?

再加上經驗帶來的影響,慢慢地型塑出孩子的內在狀態。

當一個人的內在狀態不穩,例如情緒混亂或情感匱乏,想法扭曲或有偏差時,

其外顯行為也會跟著出問題,甚至產生心因性的精神疾病。

 

 

8.jpg

即便家庭裡有很多問題,為了生存下去,孩子會調整自己,與環境達到一種系統平衡,

然而,那些孩子用來繼續生存和平衡系統的方式,可能效果不彰或有負向作用,

這些有問題的外顯行為,常常是一種需要被關心和幫助的求助訊號。

但可能因為青少年正值自我認同的發展階段,

要讓他們承認「自己沒辦法」、「需要被幫忙」,有時是困難的,

所以想幫忙的大人們,又經常被推開,拒於門外。

大人們也因此會感到沮喪、挫折、無力,

而想要拿出管教權或直接處罰,想看到孩子有立即性的改善,

有些大人甚候到最後選擇放棄。

我知道不容易,但還是想鼓勵大人們堅持下去,

孩子還小時,要戰勝他們並不難,一旦他長大之後,反過來打敗大人也是很簡單的。

 

9.jpg

比起已經經歷過社會歷練的大人們,孩子願意再度信任人的機率還是高一些,

當我們主動積極地靠近孩子,提供正向的經驗,

便有機會幫助孩子填補心中的缺憾,並重建起一座內在的安全堡壘。

這樣的內在安全堡壘能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更有信心地面對生活上的困難與挑戰。

 

 

10.jpg

多數人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長大,孩子從小和家人相處,

經常不知不覺內化了家庭價值觀和互動方式(包含語言和非語言溝通)

除了此原初模式,身處於其中的孩子,也會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在學校或社會上的人際模式。

 

 

11.jpg 12.jpg

 

不同的教養方式,會教出不同的孩子,大致結果是符合上述情形的,可在心裡先有個底。

但是,即便是類似的教養方式,也會因著父母教養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畢竟親子關係並不像是機器製造機,放進相同的材料,就會出來相同的產品。

所以,對孩子的個別理解,以及了解孩子的主觀上的知覺和詮體,仍然是最重要的。

 

13.jpg

 

這所學校裡有幾個孩子在輔導期間,持續和老師在衝突中,

其中,專制型vs.專制型,以及不一致型vs.不一致型,這兩類的衝突最大,

孩子的家庭議題分別是「高要求、高控管」和「目睹婚暴和家暴」,

故孩子本身對權威控制是相當敏感與反感的,其內在則是混亂且情感匱乏的,

當他們遇上與父母同類型的老師,便容易被勾起原生家庭的議題。

想像一下,孩子在家裡已經必須很壓抑自我,

在學校時,又不斷地被播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真的很困難!

雖然,輔導可以提供一個涵容孩子混亂情緒的空間,

但一週一次的輔導,常常還是趕不及師生衝突地不斷發生和擴大。

 

14.jpg 15.jpg

相信每個老師選擇作為一個「老師」,除了能溫飽的穩定薪水(這是重要的現實考量),

一定有自己想當一個老師的初衷,那麼那個「初衷」是什麼呢?你還記得嗎?

 

16.jpg 17.jpg  

孩子無法選擇自己要出生在哪個家庭裡,要遇到什麼樣的父母,

但是身為一名老師,我們卻可以決定自己要當一個什麼樣的老師,

要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學校生活和師生關係?要引導孩子往哪裡去?

這些經驗都可能是孩子生命中難能可貴的正向經驗。

當我們在孩子心中多撒下幾顆正向種子,多灌溉一些泉水,

即使孩子的心田乾涸已久,只要滋養夠了,未來總有一天會有一顆種子發出綠芽,

那一刻,可能就是孩子人生改變的開始,那就是孩子堅強不倒的生命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輔導知能研習
    全站熱搜

    溫尼胖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