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東彥/諮商心理師  103.3.4

   當我們在尚未了解孩子前,就急著要求他們去同理別人時,就如同我們要求一個從來沒有被愛過的孩子要懂得如何愛別人一樣,但是,他們懂得什麼是愛嗎?

   前陣子在網路上閱讀一篇文章時,文章底下的眾多留言讓我印象深刻。在這些討論串中,許多人都在建議文章作者要引導孩子去了解別人的感受。我一方面相當贊同他們的想法,而另一方面,我思考的是:同理心「只能」被教導嗎?

  引導孩子們去思考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確是重要的,如此一來,孩子們才能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如何影響他人,或是知道別人心中到底是怎麼想、怎麼感受的。但是在這之前,或許我們都忽略了一個環節:當我們要孩子去了解與同理他人時,我們自己是否先了解與同理他們了?如果我們總是急著引導孩子思考:「你這樣打他,他的心情是什麼」、「你想想看,你這樣對待他,他是怎麼想的?」甚至直接告訴孩子「你要有同理心」時,這可能會孩子們感受到:「你要我同理別人,但是你有同理過我嗎?」最後,他們學習到的可能不是如何同理,而是學到「如何提供一種社會化的答案」。在多次經驗後,他們很聰明地知道大人們想要聽的答案是什麼,所以他們如此回答,但是他們終究無法內化這些觀念,並且實際應用與發展自己的同理心。

  引導孩子們去理解他人的想法與心情是相當重要的!只是,一旦同理心只用這個方式被教導,而缺少了我們實際同理孩子的經驗時,這可能就略顯不足了。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則這個孩子需要先被同理足夠,接著他才知道什麼是同理、怎麼做同理。所以,我們或許可以先從自身做起,讓他們擁有被了解的經驗。如此一來,當他們日後與他人互動時,也就比較願意對別人傳達自己的了解,讓別人也可以享受被同理的美好。

 

 引用自:幾米《星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尼胖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