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彥/諮商心理師 2012.10.22
當你仔細觀察自己的另一半或是身邊的情侶朋友們,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常可在這些對象上看到:另一半常常帶著有爸爸或媽媽的某些影子,有些時候我們甚至觀察到自己或別人有「戀父」或「戀母情結」,你知道為什麼嗎?
世界上不會有完美的父母!每個父母親都會有無法滿足我們需求的時候。當父母親不想要或是沒有辦法給予滿足我們的需求,甚至在我們表達出需要時,他們還會加以斥責、反駁與否定我們的需求,這會讓我們感到難以接受、難過,甚至痛苦。例如:當我們悲傷或難過時,我們想要獲得父母親的安慰,但是父母親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安撫或支持我們,或是因為工作緣故長期不在家而無法給予陪伴。甚至,有些時候當我們表達出需要父母親的陪伴時,他們還會責備我們:「你堅強一點好嗎,不要這麼軟弱」或是「你要好好的獨立,這麼一點小事情怎麼都處理不好!」當我們和這個無法滿足或拒絕自己的父母親相處時,我們的感覺是難受的。長久下來,因為知道自己的某些需要總是會被拒絕,因此我們學會了壓抑和否認自己的需求,這個需求就壓抑到潛意識當中了。
這個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需求並不會因為時間久了就消失,而是會在潛意識裡蠢蠢欲動,引導著我們日後親密關係的選擇和建立。我們的伴侶身上通常會存在著一些「拒絕」和「無法滿足我們需要」的父母親的特質,也就是說,當父母親在某些部份無法滿足我們時,我們這部份的需求會轉而想從另外一半的身上取得。我們會潛意識地向對方索取。例如沒有安全感的人會希望伴侶給自己很多的安全感和安定;不希望自己被忽略,覺得自己不重要的人則會希望自己的伴侶花很多時間注意自己、陪伴自己、重視自己。
但是很奇妙的是,我們身上又存在著一種「考驗」的機制,用來試探對方是不是一個真正能夠滿足自己的人,並將此部份作為對方愛自己的證據。所以儘管自己的伴侶某種程度上已經提供了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仍會繼續「試探」對方,因為過去與父母互動的經驗是如此地令人傷心難受、未曾被滿足,以至於即使長大後的另一半已經盡力滿足我們了,我們仍會懷疑下一次他是否也能如此,只是有時我們不知道自己正在做這件事情。例如曾經有一個女性大學生跟我說:「以前我爸媽都沒有時間陪我,我也很懷疑他們是不是愛我,所以我會希望我男朋友花很多很多的時間來陪我,我覺得這樣才能證明他是喜歡我的」。也有一個大學生談論他的愛情關係時,最後他發現了:「我有時會有意無意的跟他提分手,可是其實我沒有真的想要和他分手,……,我想要用這種方式證明他是不是真的愛我,不會離開我。」對於這個學生來說,因為他的父母親一直給他一種不安定和被遺棄的感覺,所以他想要藉由這個方法來試探自己的女朋友是不是能夠在任何情況中都能夠安穩地陪伴在自己身邊。
很不幸的,若我們的試探行為發展過度了,這個行為會帶來更多的困擾,或是帶來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從這兩個學生的例子來說,一旦對方真的被激怒而答應分手的要求,或是因為需要很多對方的陪伴,而最後讓對方感到疲憊,選擇了與這位同學分手或是起了爭執,那麼這更可能會加深這兩位同學不被愛,或是覺得對方要離開自己的擔憂。一旦我們覺得關係出現了危機,有時我們會想要抓的更緊,或是要的更多,這個時候對方又更想逃了。這終究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最後經常是兩敗俱傷的關係結束局面。
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身上存在這個狀況時,怎麼辦呢?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我想你已經踏出了第一步,並且在下次自己想要試探對方的時候問問自己「這對我們的關係有幫助嗎?」如果這個舉動沒有辦法帶來任何好處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先暫停這個行為,並聽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以及想想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而這個部份要怎麼用一種比較理性、直接的溝通方式向對方傳達。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試探行為只是為了要證明對方對你的愛,但是客觀來說,他並沒有太多不好或是過份的表現時,也建議這個時候也可以先暫停一下自己的「試探」,並且去想想過往的經驗中他對你有過的好以及付出,或許這個方式可以暫時緩解你的不安與緊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