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刊載於:吳東彥、黃宗堅(印製中)。《白雪公主》的童話分析:性意識及陽性原則的啟蒙與開展。輔導季刊。

一、前言

  數百年來,童話故事之所以能夠被反覆傳誦,正是因為它以最簡要、精煉的方式捕捉、描繪了人類心靈的發展原則、人類普遍性的生存議題與困境,以及這些議題與困境的因應方式(呂旭亞,2017;李淑珺,2005/1999趙仲明,2015/1997),只是這些珍貴的知識與道理通常會以「象徵」(symbol)來呈現(呂旭亞,2017)。象徵是介於人類的意識與童話中的真理之間的橋樑。藉由理解象徵,我們比較能夠將童話轉譯為我們所能理解的語言,並從中學習這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智慧。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理性、科學與實證似乎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圭臬。看似「不科學」的個人內在情感、宗教體驗或神秘經驗等,已經不被現代人所重視。然而,「在一個純然物質與理性的世界裡,象徵很難存活。」(呂旭亞,2017,頁27)象徵在現代人的心靈中,漸漸地不再具有意義。現代人距離童話越來越遙遠,而我們也在無形之中,逐漸無法捕捉童話故事所要傳達的智慧與真理。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情。

  在閱讀《白雪公主》時,雖然不同學者曾經針對這個故事進行分析,例如:Cashden李淑珺,2005/1999)認為這個故事是在處理兒童的虛榮議題;Bettelheim舒偉、丁素萍、樊高月,2015/1975)則是從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的角度進行分析;陳佳蓉(2009)藉由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人格發展階段、伊底帕斯情結、閹割焦慮等角度進行解析。不過,童話故事的象徵意義本就難以被窮盡,白雪公主所要傳達的智慧與真理或許尚未被完全呈現。這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希冀透過不同的視框對《白雪公主》來解讀,以理解其中更多元的象徵意義。

 

二、故事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某個國家的皇后不小心用針刺傷了手指,並且在雪地裡滴下三滴血。皇后祈禱著:「希望我的女兒的皮膚純白如雪,嘴唇紅如血,頭髮黑如烏木一樣漂亮。」皇后在生下小孩不久後便過世了。這個小孩被取名為白雪公主。國王另娶了一個美麗、狠毒又邪惡的皇后。皇后有一面魔鏡,她常常對著魔鏡說:「魔鏡呀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魔鏡總是回答:「您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白雪公主長大後,也變得愈來愈美麗。當她七歲時,她的美貌已經勝過了皇后。有一天,魔鏡回答皇后說:「皇后陛下,您的確是個相當美麗的女人,但是白雪公主比妳更美麗。」皇后對白雪公主感到非常生氣與嫉妒,於是命令一名獵人將白雪公主帶到森林中殺掉。但是獵人並不忍心,所以就放了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逃到森林中,發現七個小矮人的木屋。白雪公主以打掃家務和整理房子為條件,住在七矮人的屋子裡。當皇后發現白雪公主還存活在世上,感到非常生氣,於是接連三次喬裝成農婦去拜訪白雪公主。儘管七矮人再三告誡,要她警戒皇后的陷害,但是每次白雪公主看到皇后這三次所分別帶來的漂亮的束衣緞帶、梳子與毒蘋果,就會忘記七矮人的提醒。當白雪公主吃下皇后的毒蘋果後,就昏厥的過去,一覺不醒。七矮人哀傷地將她放在玻璃棺材中,試圖保存她的遺體,就連貓頭鷹、渡鴨與鴿子都前來哀悼白雪公主的死去。

  有個王子發現躺在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深深地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王子希望帶走白雪公主,當他們在搬運棺木時,有人不小心被絆倒了。這一晃,竟讓白雪公主將蘋果吐了出來,白雪公主也因此甦醒。王子向白雪公主表明愛意後結婚。皇后也因為她所犯下的惡行而被懲罰至死。

 

引用自網路

三、故事分析

(一)核心議題:陽性原則尚待發展,以及性意識的啟蒙

  故事的開頭時常呈現童話故事所欲處理的核心議題(呂旭亞,2017)。國王與皇后生下白雪公主後,國王就不再出現。當壞皇后要迫害白雪公主時,國王也沒有出面阻止,或是發揮任何身為父親應有的功能。有時候,一個國家與家庭中的國王或父親、皇后或母親可以分別被看作一個人內在的陽性原則與陰性原則的發展。這個沒有功能的國王,以及不斷迫害白雪公主的皇后,或許可以被解讀為:白雪公主內在心靈中,可能較缺乏積極的陽性原則,僅憑著較為負性的陰性原則(壞皇后)來運作。

  陰性原則象徵的是:潛意識的、依賴、情緒、物質、靜止、陰暗、消極、被動等。陽性原則則與陰性原則相對,代表一個人的:意識、獨立、理智、精神、積極、行動等(呂旭亞,2017;黎惟東,1989/1964)。若一個人如同白雪公主,僅憑較為消極面的陰性原則來生活,她便很可能無法獨立行事、行事較為消極、被動,或是在生活處事上較缺乏理智,而較依憑直覺與慾望等。

  再者,雖然這個故事名為「『白』雪公主」,但是故事中也時常出現另一個重要的顏色-紅色,例如:滴在雪地中的三滴「鮮紅」血液、唇「紅」如血的白雪公主、有毒的「鮮紅」蘋果。白色有時給人純潔、純淨、天真、純真的感覺,這也是白雪公主帶給一般讀者的印象。至於紅色,有時象徵一個人的性慾、慾望、月經、初潮等與性有關的本能(林敏雅,2004/1986舒偉等,2015/1975)。兩個顏色的強烈對比,或許也在呈現白雪公主所要面對與處理的生命議題:一個純潔、天真的女性突然面對自身人格的對立面(性意識)時,所可能產生的危機。

  以上兩個部分:(1)陽性原則的缺乏;(2)性意識的萌芽及其伴隨而來的發展危機,便可能是這個童話故事所欲呈現的人類心靈困境之一。至於要如何面對與突破這個困境,我們就需要繼續拆解後續的故事結構了。

(二)壞皇后的迫害:新的生命階段開啟

  壞皇后命令獵人殺害白雪公主。雖然獵人沒有真的執行這個任務,但是他也沒有積極保護白雪公主,而是將她丟棄在森林中。在此我們似乎再次看到:過度弱化的陽性原則(獵人)依舊無法發揮功能來保護白雪公主(Flynn, 2013)。

  在童話心理學中,故事的配角也可以看作是主角的陰影(shadow李淑珺,2005/1999),但是榮格心理學認為,陰影絕不只帶來負向、消極的力量,它也會可能有積極、正面功能(張蘭馨,2009/1992黃宗堅、朱惠英,2007/2000黎惟東,1989/1964。雖然壞皇后的存在會危及白雪公主的生命安全,但倘若這個故事沒了壞皇后,白雪公主可能就沒有機會離開皇宮,去追尋更高層次的人格發展。

  在白雪公主七歲這一年,因為受到壞皇后的迫害,因緣際會遇到了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在小木屋中看見了七張床、七副碗盤、七個玻璃杯、七把刀叉等。這個故事不斷出現「七」這個數字。「七」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也具有相當意義的數字,例如:上帝造人是在七天內完成;一個星期有七天;在中國文化中,親人過世後會有做七的習俗。「七」這個數字或許象徵一個初步的階段完成後,即將進入另一個智慧的啟蒙階段(Eastwood, 2002)。或許此時的白雪公主感覺到舊我已經沒有辦法因應現實的需要,她必須(被迫)進入更深層的潛意識,誠實與勇敢地理解自己,並進一步去面對未知的生命議題。

(三)挖礦的小矮人:陽性原則初現

  這個階段的白雪公主已經不能夠安然地當個「公主」,而必須放下身段,轉換角色,以打掃、整理家務等付出勞力的方式,換取在小矮人家中居住的機會,可見白雪公主已經不再全然依賴他人,而是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與付出才能生存。這種擺脫共生,漸漸邁向獨立自主的狀態便是一種陽性原則的展現與培養。

  小矮人的象徵意義也是相當值得探究的;(1)小矮人是身形矮小且發育停頓、發展不完全的男性(舒偉等,2015/1975,或許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尚未發展完全的陽性原則;(2)擔任礦工的小矮人必須身體力行、努力挖礦,才能有所收穫。對應這個故事所要處理的核心議題,這或許象徵白雪公主開始明瞭,要獲得更高層次的心靈發展,絕不能只是依賴他人,而必須學習培養並發展自身的陽性原則,透過身體力行、腳踏實地去實踐生命;(3)小矮人必須潛身到黑暗的礦坑中,才能夠挖取寶貴的礦石。在童話心理學,「故事主角進入黑暗的礦坑、山洞」的動作有時可以被看作是進入個人更為深層的潛意識(黎惟東,1989/1964。小矮人必須得要進入黑暗的礦坑才能挖取寶貴的礦石,或許也象徵白雪公主開始進入與面對自己的潛意識與陰影,並從中獲得一些寶貴的經驗。

  易言之,不同於先前沒有發揮保護功能的國王與獵人,小矮人提供白雪公主一個溫暖的住所,並且再三告誡白雪公主要保護自身的安全,以避免受到壞皇后的毒害。小矮人象徵的可能是白雪公主正努力發展,但卻尚未發展完全的陽性原則(Flynn, 2013)。由於其陽性功能的強度仍不足以保護白雪公主,以致於白雪公主仍接二連三的上當受騙、遭逢危機。

(四)陰影再現:性意識的萌芽

  白雪公主如同生母的願望,擁有像雪一樣白的肌膚,以及像血一樣鮮紅的唇。白色時常帶給我們純真、純潔的感覺;紅色則可能象徵性慾、慾望、月經、初潮等與性有關的本能(林敏雅,2004/1986舒偉等,2015/1975)。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立狀態如何整合且同時並存於白雪公主的心靈當中,而這也可能是這篇故事所要處理的另一個核心議題:原本自認純真、純潔的女性在進入青春期,如何接納自身內在正逐漸萌芽的性本能與性意識,學習與之共處。

  因此,壞皇后接連三次分別帶來了束衣緞帶、梳子以及毒蘋果,可能象徵了不同的意義:

  1. 束衣緞帶

  束衣緞帶是當時的女性綁縛在胸前,用來突顯胸部性徵一種工具。壞皇后假裝要幫忙白雪公主穿戴時,將她胸上的束衣緞帶用力拉緊,白雪公主因而昏厥過去。壞皇后可能正藉由這個舉動,把白雪公主的胸部給纏緊,好降低她的性魅力(舒偉等,2015/1975)。如果將壞皇后也視為白雪公主一部份人格的投射,那麼,將自己的胸部纏緊的現象,在一些正進入青春期的女性身上也是時常可見的。她們對於正在發育的胸部感到難為情,或是擔心受到同儕的注意或嘲笑,因而喜歡駝背,或是穿著較緊的衣服,想要遮掩或壓扁胸部,避免他人注意到自己已經進入了發育期。換句話說,她們對於自己的性發展現象可能感到相當難為情,甚至因此感到自卑。

  1. 梳子

  白雪公主甦醒後,壞皇后第二次帶著有毒的梳子前來。梳子也是一種用來整理外貌,好增進自身性魅力的工具(李淑珺,2005/1999舒偉等,2015/1975)。當梳子碰到白雪公主的頭,梳子的毒性就發作了,白雪公主因此再度昏厥。頭部通常象徵一個人的意識層面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當梳子碰到白雪公主的頭,或許象徵性意識與性本能更明顯地進入到白雪公主的意識層面。白雪公主的昏厥,或許是因為她知覺到自己的性意識開始萌芽,但是她缺乏能力來面對自己的性本能。

  對於一些剛進入青春期的女性而言,當她們意識到自己開始對性感到好奇,甚至有性慾望時,常會感到驚愕、罪惡或是羞恥,再加上許多社會文化的價值觀認為女性應當保守,應當保持節操與純潔,種種因素都可能造成女性對於性意識、性慾望的壓抑。這些與性有關的自我就很可能被分裂(splitting)開來,甚至被壓抑到潛意識之中,使得其心理發展未能好好獲得整合。因此,我們可以時常看見在即將進入青春期,或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甚至在一些女性成人身上,只要與她們談到與性有關的話題,她們便馬上臉紅、不知如何回應,甚至極力想要轉移話題,或是逃離現場,就如同昏厥的白雪公主,無法真正面對或應付這樣的話題或現象。

  1. 紅蘋果

  當白雪公主吃了毒蘋果之後,小矮人怎麼也無法挽救白雪公主。為什麼毒蘋果的傷害性遠比束衣緞帶、梳子來的大呢?

  對比束衣緞帶與梳子,蘋果可能也意涵著性的象徵(舒偉等,2015/1975)。若我們將蘋果對切開來,蘋果核的部分也與女性生殖器官的形狀相似。再配合「鮮紅」的顏色,毒蘋果可能帶有更濃烈的性慾望、性本能的象徵。

  蘋果除了有前述的象徵意義之外,在伊甸園中,亞當與夏娃吃了蘋果,並且開始有了理性、分辨與思考的能力,他們的心靈發展便從混沌未明的狀態中走向意識層次的發展。他們開始知道善惡與羞恥,他們開始懂得思考。對應人類的心靈發展,或許蘋果可以象徵:讓混沌未明的思緒或潛意識轉向意識化。吞下毒蘋果的白雪公主,或許就象徵她潛意識中的性本能、性意識已經浮昇到意識層次當中。

  一向純潔的白雪公主,現在卻覺察到心中竟有這麼強烈性本能的存在,這令她無法招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遇到這種現象,當我們覺知到真實的自己竟與一直以來所認定的自己有極大的差異時,我們通常會陷入驚愕的情緒當中而暫時無法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通常會需要消化與理解這些情緒,才能讓自己逐漸恢復理性。

  簡要的說,白雪公主逐次接觸束衣緞帶、梳子與蘋果,白雪公主所感受到的性意識、性本能越來越強烈,這些性意識與性本能也越來越進入白雪公主的意識層次,而這同時也讓白雪公主越來越無力招架。

(五)沉睡、反芻與重生

  在白雪公主吃下毒蘋果而昏厥過去後,小矮人傷心地將她放到玻璃棺材中。昏厥代表一種意識功能的喪失,這似乎也象徵著陰影的力量干擾自我(ego)的運作時,自我往往選擇否認、忽略或壓抑的方式來面對陰影的干擾與影響。

  當白馬王子看見躺在玻璃棺木中的白雪公主後,深深被她的美麗所吸引。在此,透明棺木或許象徵白雪公主此時能夠如實地讓他人看見自己最真實的樣貌,而非使用防衛、掩飾、偽裝、否認等方式來壓抑自己的性意識,或是透過這種方式與人連結。當一個人能夠如實接納自己的陰影與性本能,陰影與被壓抑的性本能才不會在日後如同狂風暴雨般進行反撲並吞噬自我。如此一來,白雪公主才有機會與自己,與白馬王子進行更深一層的連結。

  此外,在玻璃棺材中的白雪公主與外界產生了隔絕。當原本自認天真、純真與純潔的女性發現自己心中原來有這麼強大的性本能,或許會感到驚愕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段時間,她們或許不見得能夠如同過往,有這麼多的能量與人交涉、來往。她更需要的或許是一個獨立的空間,一個人獨自咀嚼這些經驗所代表的意義。這或許就是身處玻璃棺木中的白雪公主所象徵的意義。昏厥過去的白雪公主正處於與他人隔絕的空間之中,獨自面對其內在經驗。之後,白雪公主因緣際會地吐出原本吞下的毒蘋果。「吞下後再吐出」這個動作讓人聯想到一些動物的「反芻」行為。反芻的意思是:將已經吞下肚,且未被消化吸收的物質再度吐出、咀嚼後,再次進行吞嚥的動作。對應人類的心靈狀態,或許象徵白雪公主將先前尚未好好消化吸收的經驗、想法、感受或潛意識內容進行再一次的重新思考、咀嚼,好讓自己有機會再次進行消化與理解。之後,白雪公主得以再次甦醒,恢復原有的意識與覺知功能。

  至於白雪公主在這段昏厥與反芻的歷程中,究竟經歷了何種心理活動?這或許可以從白雪公主躺在玻璃棺材中,有三個動物前來哀悼白雪公主的遭遇,分別是貓頭鷹、渡鴨和鴿子三個富有象徵意義的動物來說明。

  1. 貓頭鷹

  在象徵的層次上,貓頭鷹可能有兩個意義。貓頭鷹屬於夜行動物,相較於白天,夜晚是一種陰性的環境。它可以在夜晚自由飛行。但是,貓頭鷹同時也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象徵(「智慧」屬於陽性原則)。在基督教文化中,貓頭鷹也象徵著經由死亡而重生所獲得的力量,或是在黑暗中拯救沉溺的心靈或靈魂(Vries, 1974)。看來,貓頭鷹可能可以帶領人類進入更深層的黑暗之中,面對自已的陰影,並在陰影被看見與重整後,使人獲得新生命的重整。

  1. 渡鴨(raven

  對於渡鴨與鴿子,榮格認為鳥類具有靈魂的象徵黎惟東,1989/1964)。鳥類因其飛行能力,所以也可能象徵了一個人可以「從更高的視野來觀看」的認知能力。  

  渡鴨是一種體型最大的烏鴉。相較於其他鳥類,渡鴨是鳥類中腦部發展最大的一類,比其他鳥類有更高的智能。在墨丘利噴泉的煉金術歷程中,渡鴨的圖像出現於國王與皇后歷經死亡後,靈魂重新歸來時(梅聖潔,2014/1945Vries1974)也認為渡鴨時常與黎明有關。黎明則是由黑暗進入白日的歷程。渡鴨看似帶有一種「過渡」的特性,介於由死亡、黑暗進入重生、光明的過渡空間。而這是否蘊含了白雪公主在死亡時,轉向重生、轉化的可能。

  1. 鴿子

  在諾亞方舟的故事中,鴿子因為啣回橄欖葉,象徵浩劫已經過去,並且重新給人帶來希望。聖經中也曾經描述到:當耶穌接受約翰的受洗後,聖靈如同鴿子降臨在耶穌身上。在基督教文化,鴿子因而與受洗有關。受洗屬於一種個人在靈性層次上的重生,因而鴿子便可能具有了重生的象徵意涵(Vries, 1974)。

  換句話說,上述三種鳥類(貓頭鷹、渡鴨、鴿子)的出現,可能都代表白雪公主在這段昏厥、沉睡與反芻的歷程中,所進行的心理活動。鳥類的出現可能代表白雪公主現在能夠用更高的視野來看待自己所發生的事情。理性與認知功能等陽性原則也在這個時候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好讓白雪公主能夠以較為理性的狀態回觀、反思自己的心靈狀態與生命經驗。這些回觀、反思、智慧與思考等能力,往往是一種陽性原則的展現(呂旭亞,2017;黎惟東,1989/1964)。白雪公主看似已經有發展更為完整的陽性功能,並且展現其經歷死亡到重生的超越功能。

  此外,白雪公主要處理的是性意識與性本能的萌芽,何以聖靈、靈魂(鴿子)等具有更高層次的靈性意象會在這個階段出現?這或許可以從幾個角度來進行思考。印度婆羅浮屠塔是相當著名的佛教塔遺跡,其塔身可以分成三個部分:欲界Kamadhatu)、色界Rupadhatu)和無色界Arupadhatu)(陳清香,2012)。在欲界中,人們擺脫不了各種欲望(包含:性欲),人們在這個階段也會追求物質、享樂與欲望的滿足。到了色界,人們已經摒棄了慾念,但是仍無法脫離物質世界。直到無色界,才能夠真正離開物質世界,解脫所有的煩惱(莊慧琳、黃光國、夏允中,2014)。這或許也在說明人類心靈的發展、轉化與修行過程,起初會先經歷各種的欲望,最後,我們慢慢能夠與自己的欲望共處,最後達到超脫自我的靈性超越經驗。人體中的七脈輪也是如此。脈輪的第一層為海底輪,位於脊髓骨尾端,主要掌管一個人的生命力、活力與性欲力。接著往上分別為:臍輪、太陽神經叢、心輪、喉輪、眉心輪、頂輪。眉心輪主要在幫助我們將意識從物質層次提升到心靈層次。頂輪則是讓我們能夠超越自我,並進入與宇宙合一的狀態(謙達那,2007/2000)。婆羅浮屠佛塔與七脈輪帶給我們的啟示為:若要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不代表我們要革除或摒棄自己的慾望與性本能,而是要與之共處,接受與悅納它的存在。正如我們時常講的「靈性」一詞,也正代表是「靈」與「性」的結合,而非偏廢「靈」,忽略「性」。如此一來,人類的心靈與發展才會更加完整。當白雪公主在經歷反芻的過程中,與鴿子的相遇,或許就在說明白雪公主已經達到更高層次的靈性整合,並且如同先前所說的,躺在透明棺木中的白雪公主,她現在已經能夠如實接受自己的色界與性本能的存在

  白雪公主甦醒後,她的身邊已經不只有小矮人,而是出現一個年輕的王子。王子的出現在此可能有兩個意涵:(1)相較於小矮人,王子的出現象徵白雪公主的心靈中,已經有一個發展更完整、健全的陽性原則,並且與自己的陰性原則進行結合(這個部分是以兩人的聖婚做為表示)。(2)當白雪公主能與另一名成年男性結合,或許代表她已經比較能接受自身的性本能,並且達到性與愛、靈與性的平衡。

三、綜合討論與結語

(一)數字七與數字三

  這個故事除了不斷出現的數字「七」,可能象徵一個初步階段的完成,並且即將進入另一個智慧的啟蒙階段(Eastwood, 2002)。

  「三」也是個重要的數字,例如:白雪公主的生母留下了三滴血、壞皇后的三次來訪、七矮人在玻璃棺木旁守了三天三夜,以及貓頭鷹、渡鴨與鴿子三種動物的出現等。「三」在許多文化與宗教中,都富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例如:祭拜時,我們需要點三炷香,在希臘神話中,命運是由三位女神所掌管。易言之,三是一個神聖及超越的數字(黃宗堅、朱惠英,2007/2000),有時代表一個新的階段性的整合(Eastwood, 2002)。

  從七與三的組合來看,或許象徵白雪公主可能知覺到舊有的自我狀態已然無法面對外在現實的要求,也無法平衡心靈的發展。因而她必須要投入另一個生命階段去面對自我,並且在反思、反芻的歷程中,透過貓頭鷹、渡鴨與鴿子的協助,找到自身潛意識中的寶藏,重新平衡其內在心理與外在現實,以及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發展,最後重生並獲取智慧。

(二)實務工作省思

  童話可以經過跨時代的考驗流傳至今,或許也是因為它能夠用以解釋不同世代的人類心靈。對應當代社會,許多父母親因為不忍孩子吃苦,也不認為孩子有能力獨自面對外在的社為環境,縱使孩子們長大了,也把他們當成「小小孩」來看待。若孩子本身也沉溺、享受於這樣的關係而無法成長,則親子雙方很可能停留在共生(symbiosis)關係中而無法進行心理分化。一旦如此,即使長大成人,這樣的孩子仍舊凡事都要參考父母親的意見,缺乏獨立自主、獨自判斷的能力。這些人就如同白雪公主,欠缺陽性原則的發展。對這些人而言,如果他們能夠一直在父母親的保護下繼續生活,這或許不會引發什麼大問題。但是,一旦他們遭遇困境,或是離開原本的舒適圈,則他們可能因為欠缺應對生命挑戰的能力而感到極大的挫折。

  再者,父母親的強力保護可能可以帶給這些人無微不至的呵護,但這卻讓孩子們缺少了試煉或是發展能力的機會。或是,他們可能原本就具備某些能力,但是卻被父母親的保護給掩蓋,因而無法看見自身的優勢與能力。就如同白雪公主,若是他沒有被皇后逐出皇宮,她可能不知道自己原來懂得如何自我照顧的能力,這是相當可惜的事情。久而久之,當他們有一天想要靠自己的能力向外發展時,因為先前缺乏練習與表現的機會,這可能使得他們對自己欠缺自信而止步不前。

  對於性的發展,許多父母親認為性是不潔、骯髒,或是令人感到羞恥的,甚至擔心孩子們接觸了性,其思想是否會受到汙染,或是對性上癮,因而想要隔離孩子對性的接觸,甚至阻絕孩子的性成熟,只想一輩子讓子女們當一個清純可愛的「無性小孩」。然而,就猶如讓子女們住在無菌室之中。當子女們有一天離開無菌室,進入這個滿是誘惑的花花世界,並同時開始面對心中的性慾望、性本能時,他們便很可能無力招架。

  性成熟是人類發展的必經途徑,我們無法壓抑與避免。然而,若我們選擇過度壓抑性需求,則它日後可能會以更大的力量進行反撲。

(三)結語

  當白雪公主逃離了皇宮,儘管小矮人再三告誡,白雪公主終究還是禁不起皇后的誘惑而陷入危險,這或許是在告訴我們:性發展是每個人與生俱有的本能,我們無法決定自己要不要經歷這個性發展的階段,正如我們無法控制皇后的是否到來。然而,若皇后必然會找上白雪公主,則我們所需要學習的或許不再是如何逃避,而是要學習如何面對。否則,若是我們過度壓抑或逃避,則我們越是無法學習去面對或調控自身的性本能,而昏厥於毒蘋果之下。

  童話故事最寶貴之處,在於它呈現了集體潛意識中的原型(archetype)。透過深入解析童話,我們可以理解當中最為純粹、本質性的人類生命經驗與智慧。只是這些道理與智慧並不會使用現代人易懂的語言來傳達,而是透過象徵。由於每一個象徵物的意義都是多重的,而不會具有特定、固定的定義與解釋。例如:蛇對一些人而言,可能代表「蛻變」,但是另一些人卻可能直覺地將蛇與「吞噬」的意象作連結。這種象徵的曖昧與模糊有時雖然讓人覺得難以親近,但這卻同時也是象徵最有趣的地方。正由於象徵不具有特定的意義與解釋,當每個人在閱讀童話時,可能都會透過自己的投射,或是慣有的人性觀來解析其中的意義與道理。因而,透過不斷的解析童話故事的內容,不同的人類生命經驗的智慧就不斷的以新的樣態呈現在我們眼前。

  

參考文獻

呂旭亞(2017)。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臺北:心靈工坊。

李淑珺(譯)(2005)。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原作者:S. Cashdan臺北: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林敏雅(譯)(2004)。童話治療(原作者:V. Kast)。臺北:麥田出版。(原 著出版年:1986

陳佳蓉(2009)。從精神分析觀點解讀《初版格林童話》-以《白雪公主》故事為例。文學前瞻,961-73

陳清香(2012)。《華嚴經入法界品》在印尼日惹婆羅浮屠的浮雕表現。華嚴學報,3219-262

梅聖潔(譯)(2014)。移情心理學(原作者:C. G. Jung)。北京:世界圖書。(原著出版年:1945

張愛卿(譯)(2000)。精神分析引論(原作者:S. Freud)。臺北:知書房。(原著作出版年:1935

張蘭馨(譯)(2009)。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認識自己與重建生活的新法則原作者:C. S. Pearson)。臺北生命潛能。(原著出版年:1992

莊慧琳、黃光國、夏允中(2014)。無我與圓滿:曼陀羅自我模型與「放下」的心理運作歷程與在心理治療上的應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3),33-48

黃宗堅、朱惠英(譯)(2007)。沙游-通往靈性的心理治療取向(原作者:D. M. Kalff,)。臺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0

舒偉、丁素萍、樊高月(譯)(2015)。童話的魅力(原作者:B. Bettelhei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著作出版年:1975

趙仲明(譯)(2015):童話心理學(原作者:河合隼雄)。海口:南海出版。(原著作出版年:1977

黎惟東(譯)(1989)。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原作者:C. G. Jung)。臺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64

謙達那(譯)(2007)。直覺式塔羅牌:一種增進意識的工具(原作者:M. Billson)。臺北:神奇塔羅。(原著出版年:2000

Eastwood, P. S. (2002). Nine windows to wholeness: Exploring numbers in sandplay therapy. Honolulu, Hawaii: Sanity Press.

Flynn, S. (2013). Analysis of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ves. 2018117日。取自:http://www.cgjungpage.org/learn/articles/analytical-psychology/677-analysis-of-snow-white-and-the-seven-dwarves

Vries, A. de. (1974). Dictionary of symbols and imagery. London: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尼胖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