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諮商心理師 周純媛

 

「你要不要好好的吃飯?你再這樣我就揍你!」「你想不想坐在這裡吃飯?你再吵就出去罰站!」一個喜宴場合裡,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鄰坐在我旁邊,三個小時的午宴時間裡,我耳裡不斷地傳來父親對大孩子的訓話。就坐在隔壁這麼近的距離,實在讓人無法不聽見、看見這一家四口鉅細靡遺的對話內容與互動方式,大人如我聽著父親的嚴厲口吻都能感到耳朵的辛苦,那個才三、四歲年紀的大孩子所感受到的壓力與無助不會更少。

我沒有要戰爸爸的意思,相反地,我認為一個爸爸如此全然關注孩子的每個語言和非語言訊息,一定對孩子非常努力和有心,只是,當那樣的全然關注變成了各種嚴厲的要求和命令,當父親的權威遠凌駕於孩子的挫敗與無助,建立父子好感情的機會也就可惜地流失了。

許多大人帶孩子外出吃飯大概最怕的就是孩子的「番」,除了沒辦法好好吃一頓飯,還要承受其他用餐者投以抱怨不耐的眼光,在這個狀態下,身心的火氣都很容易被引發,此時此刻,脾氣的控制是一個大挑戰,考驗著個人原有的修養。在這個喜宴場合裡,我抓到了幾個訊息,試著改編一下、做整理,我想,若是我們平時能在認知上多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反應,在孩子出包時,也就有機會做出更快速、有效的臨場反應。

 

(以上圖片取自於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會立即刪除處理)

 

適當地讓孩子釋放他的真實感受

一場喜酒吃下來,少不了2、3個小時,小小孩覺得無聊、坐不住,其實也是自然反應,那表示孩子的知覺感受和動作能力都很正常,而且換個角度想,「坐不住」豈不也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的另一種表!。當孩子彷彿屁服底下有小蟲、蠢蠢欲動時,父母分工其實是很好的策略。父母其中之一帶孩子到旁邊走走繞繞,陪孩子說說話、安撫一下他的心情,另一個人就可以好好地吃幾道菜,除了滿足孩子想要被關注或是對環境的好奇心之外,主要是避免兩個大人吃飯時都一直被打斷,大人的生理需求也很重要,肚子沒填飽,也更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地發火。

試試這麼說~

*我知道你已經坐很久了,不過你這樣吵會妨礙到爸爸媽媽媽和大家吃飯,再忍耐一下好嗎?

*我知道你已經坐很久了,不然這樣,爸爸帶你去外面走一圈,我們再回來吃飯,好嗎?

 

盡量不否定孩子的生理需求

子:「我要上廁所。」

父:「你剛才已經上過了,你不要在那邊假裝,你不是真的想上!」

當父子之間出現這樣的對話時,我其實是小捏一把冷汗,或許孩子真的因為很想離開座位而謊稱自己尿急要爸爸帶他去廁所,但是如果他是真的想上廁所而被拒絕,反而會阻礙孩子表達真實的生理需求。此時,大人不妨先想想孩子何以要用上廁所的方式來說謊,無非是因為一般理由無法得到大人的同意,孩子才會想到提出上廁所這一招來滿足想外出的心理需求。若大人能用比較正向、開放的方式引導和詢問孩子,除了能回應孩子心理真正需要的,相信也會是一次好的親子溝通經驗。

試試這麼說~

*幾分鐘前,你已經上過廁所了,你要誠實跟爸爸說,你現在是真的想上嗎?
(如果孩子承認是說謊,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機會,一定要先按捺住想抓狂的情緒,記住,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學習誠實地表達,若是你施予處罰,反而讓孩子學到「說實話」會得到「處罰」,當「誠實」與「被處罰」形成了連結,反而與我們的目標本末倒置了。)

試試這麼說~

*我知道是因為你很想出去,才騙爸爸說你想上廁所,因為你有跟爸爸說實話了,所以爸爸不處罰你,但是爸爸希望你以後不要用欺騙的方式,這樣爸爸會不知道要不要相信你的話。我知道你想出去玩,但是我們現在吃○○阿姨/叔叔的喜酒,他們是爸爸很重要的朋友,爸爸沒辦法馬上離開,待會結束了,爸爸再帶你去外面玩,好嗎?


鼓勵與增強孩子的正向行為

當孩子出現很「番」的不配合行為時,大人們失去耐性,有時在所難免。然而,當孩子要拿食物給爸爸吃,不論是知道錯了,或是試圖要討好爸爸,這都是孩子主動想要修復關係的行為,無論如此,都記得要接住和回應孩子這樣正向的情感行為,才不枉孩子天真單純的一片真心。此時,爸爸的笑容是很好的回應,但嘴裡仍不斷碎念和提醒孩子不要犯剛剛的錯,在那當下,孩子失落與挫折的表情一覽無遺,就這麼錯過重建親子關係的好時機,真的好可惜好可惜。

試試這麼說~

*像你現在好好坐著,還夾蝦子要給爸爸吃,這樣就很好、很貼心,爸爸肚子很餓,你乖乖再等一下,爸爸好好吃完飯,待會就可以陪你玩。

 

假民主比真權威更讓孩子無所適從

父:「你要不要吃這個?」

子:「不要。」

父:「不行,你給我吃一點」

其實在食物餵養上,每個專家的意見都不同,有的主張要給孩子自主選擇權,有的仍希望可以幫孩子建立均衡飲食。如果是真的很挑食的孩子,猜想比較在意孩子健康和營養的父母,仍會想要孩子減少挑食的機會,此時,用直接指導的語句,會比問了之後,卻又要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來得好。畢竟,爸爸媽媽往往是孩子最會學的榜樣,大人言行不一致,孩子也就容易學到說一套、做一套

試試這麼說~

*這個菜菜很營養,對身體好,爸爸也有吃,你也吃一點,才會長得像爸爸一樣高。
 

面對孩子的「番」,大人容易失去耐性,然而,大人愈是沒有耐性,愈是煩躁地想要以「番」制「番」,就愈容易和孩子形成僵局。其實,孩子的「番」情緒就像地震釋放能量一樣,地震晃得愈是厲害,我們愈需要保持鎮定,才能知道往哪裡去是安全、有保障的。

當孩子「番」起來時,若是爸爸媽媽能安穩以對,給予平靜撫慰,不多加斥責,不繼續激化孩子的情緒,孩子的「番」就能慢慢地down下來,同時,他也會學到「番」這一招對爸爸媽媽無效,進而產生削弱作用。

不過,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生就番」,其實很鼓勵爸爸媽媽花點時間關心孩子怎麼了,表面上孩子的「番」好像是想要獲得某種需求被滿足的手段,但實際上,孩子的「番」也可能是在說他心裡的無助、挫折、不知如何是好、沒有其他好方法的情緒狀態,以這個角度來看,孩子的「番」其實是種求助訊號,正是需要爸爸媽媽多關心和幫忙孩子的時候!

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想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只是不一定能用到有效的方式把好的心意傳達出去,平時多練親子過招的基本功,下次再遇到小小孩「番番」時,就不怕沒招可用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教養 情緒管理
    全站熱搜

    溫尼胖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